1.手工編碼方式
網頁是由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編碼的文檔,設計制作網頁的過程就是生成HTML代碼的過程.在WWW (World Wide Web)發展的初期,人們制作網頁是通過直接編寫HTML代碼來實現的。例如,如果在網頁上顯示如圖1-1所示的表格,就應該在網頁文檔中編寫下面的代碼:

說明:將上面的超文本代碼錄入到Wmdows自帶的“記事本”工具里,保存時注意文件的類型擴展名為.htm或.html;然后用IE瀏覽器打開該網頁文件就可以看到圖中的效果了。手工編碼制作網頁對網頁設計人員的要求較高,編碼效率低,調試過程復雜,因此,對大多數網頁設計人員來說采用這種方式比較困難。但學習一定的編碼知識是網頁制作的基礎,而且手工編碼可以靈活地制作出豐富的網頁效果。
2、可視化工具方式
隨著網頁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如FrontPage. Dreamweaver等可視化的網頁編輯工具。利用這些工具人們在可視環境下編輯制作網頁元素,“所見即所得”,再由編輯工具自動生成對應的網頁代碼,大大提高了網頁開發的效率。如要在網頁上顯示圖1-1中的表格,就可以直接在工作區中繪制表格而不用考慮編碼的規則和語法。利用可視化工具編輯網頁,操作簡單直觀,調試方便,是大眾化的網頁編輯方式。但單純利用可視化工具在制作一些特殊網頁效果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3、編碼和可視化工具結合方式
編碼和可視化工具結合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網頁制作方式。具體過程為:一般的網頁元素通過可視化工具編輯制作,一些特殊的網頁效果通過插入代碼生成,這種方式效率高、調試方便,而且可以實現豐富的網頁效果,但要求設計人員既要熟悉HTML語言、又能運用可視化工具。
除了上面3種基本的網頁設計制作方式外,還可以通過修改已有的網頁代碼生成自己的網頁。在網頁編輯制作過程中具體采用何種方式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沒有必要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